
最近聽到一個消息是某醫院一例肺穿刺活檢出現了肺出血,造成患者死亡的醫療糾紛,原告律師發現病歷記載,操作醫生肺穿刺多取了幾條肺組織,沒有按照醫療常規行事而被判罰。
?那么肺穿刺到底應該取幾條組織呢?國內外現有多個肺穿刺專家共識及指南,我們一起復習一下指南里的建議。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專委會2020年發布了《胸部腫瘤經皮穿刺中國專家共識》,對剛發現初診的肺腫瘤患者,肺穿刺以第一針穿刺活檢為主,第一針不滿意的行第二針穿刺活檢,也就是取一到二條組織。

首程活檢1-2條組織,再程活檢可以多到4-5條組織。再程活檢一般都是首程活檢診斷不明確,或者是晚期患者需要更多的組織明確診斷及病理和基因檢測需求。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出版了《肺結節活檢術風險管理瑞金共識》 明確提出肺穿刺取1-2條組織,避免同一路徑重復或增加穿刺次數。

2023年復旦大學腫瘤醫院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牽頭制定《肺癌活檢小標本病理診斷專家共識》,指出穿刺活檢樣本至少要2條組織。因為病理診斷需要足夠完整的標本才能更準確一些。

肺癌具有異質性,同時現在肺癌不僅是良惡性的診斷,是需要進一步免疫組化及基因監測,因此要和臨床醫生溝通,有這么多臨床需求的患者至少2條活檢組織。

國際上最早出版肺穿刺活檢指南的是英國胸外科學會2003年發布的《放射指導下肺穿刺指南》,這是國際上肺穿刺活檢最經典和權威的共識之一,這個指南建議肺穿刺活檢一般取兩條組織,當然不是絕的,要根據具體情況取舍,有些高風險情況甚至不能穿刺活檢。

穿刺要考慮到難度,穿刺并發癥,活檢組織特性,組織切取的完整性,臨床病理對診斷的需求,以及有無快速細胞學病理現場診斷等多種因素。

2020年韓國放射學會發布《經皮穿刺肺活檢臨床實踐指南》。

韓國指南指出肺穿刺一般至少要兩條組織,但是取第三第四條組織時因為出血滲出等原因,活檢準確率就大幅降低了,而且取得越多并發癥風險會加大。也就是說一般肺穿刺取兩條組織最好,不要超過4條。

今年哈佛大學發布的最新關于肺穿刺活檢的研究《肺穿刺和肺消融最新進展》。

最新的指南建議,對需要分子病理監測的肺癌患者,肺穿刺組織要取3-4條。

簡單總結一下,看了這么多國內外關于肺穿刺活檢專家共識和指南,總體建議肺穿刺活檢一般建議取兩條組織,對需要進一步需要基因檢測的肺癌患者建議2-4條組織。因此回到開頭的醫療官司,在病歷里記錄了肺活檢取了6條組織,患者出現大咳血死亡,律師就追究著這多出來的兩槍活檢,沒有共識和指南支持,造成醫院敗訴。
?對肺穿刺來說——小活檢,大風險!
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我近期做了一個肺活檢的患者,有感而發。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患者是31歲男性,體檢發現右下肺有一個2.5*1.8cm的肺結節伴部分胸膜增厚,PET-CT檢查懷疑肺癌,但是SUV值也不是很高,這么年輕得肺癌的人很少,會不會是炎癥,結核…….只有病理穿刺才能明確診斷了。

采用16G同軸穿刺活檢針(一般共識建議18G多一些,但是對這個年輕患者,診斷明確是最關鍵的,所以采用較粗的16G活檢針,一次活檢可以取多一些組織)。

第一針插入結節中心活檢

第二針插入結節外側活檢

第三針插入結節內側活檢

完整的組織條

三條組織送常規病理及基因檢測

術中涂片細胞學快速病理

快速細胞學病理回報惡性腫瘤

結束活檢,復查沒有氣胸,肺結節周圍少許滲出出血,無需特殊處理,手術結束返回病房。

下班前去看望這位年輕的肺癌患者,交流中我得知他的爺爺也有癌癥,他自己從20歲開始抽煙……看來肺癌年輕化的趨勢在出現,對有家族史和抽煙等高位患癌風險的人來說,預防和篩查太重要了。
我把快速活檢結果告訴了家人,這是一個非常難過的消息,這么年輕不幸罹患肺癌,但是同時我也告訴家人和患者,肺癌現在的治療已經今非昔比,有眾多的藥物及技術讓許多肺癌變成慢性病,等常規病理和基因監測結果出來,我們會盡快開始治療,控制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