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世界衛生組織將今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確定為“建設一個更公平、更健康的世界”,呼吁確保每個人都享有利于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隨時隨地獲得其所需的優質衛生服務。

世界衛生組織(WHO)憲章給出了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還需要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礎,即有益于讓健康習慣化的行為方式。
作為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癌癥在2020年全球新發病例1929萬例,其中中國新發癌癥457萬人,占全球23.7%。

2020年世界各國癌癥新發病例數
癌癥為什么威脅人類健康?因為很多腫瘤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若在癌癥早期發現,生存率可提高不少。WHO認為癌癥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吸煙、肥胖、缺少運動、不合理膳食習慣、酗酒、心理緊張等不良生活習慣是癌癥發生的危險因素。而這些因素是可以預防或避免的。
那么我們要如何預防?
約1/3的癌癥與飲食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不安全的食品與全球每年約200萬人的死亡有關,而含有有害細菌、病毒、寄生蟲或化學物質的食品可導致從腹瀉到癌癥等200多種疾病。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專家提醒大家:預防癌癥從健康飲食做起,應學會規避食品安全風險。

其中,經常攝入三類食物很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
一是發霉的食物,氣候潮濕、悶熱、貯藏設施差等原因很容易導致谷類、豆類發生霉變,產生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是一種比較公認的強致癌物。
二是加工肉制品,如火腿、熏肉,香腸、熱狗等。在加工過程中常常添加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這兩種化合物可在腌制過程中形成N-亞硝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
三是煎炸熏烤食品,油炸的油條、油糕、油餅等由面粉做的食物在超過200℃高溫油炸后,蛋白質、脂肪就會轉變成苯并芘;在燒焦、烤焦的狀態下,苯并芘含量更高。而苯并芘是一級致癌物,比尼古丁的致癌風險更大。
因此,合理飲食,遠離癌癥。如:不要吃燒焦的食物,少吃在明火上直接燒烤的肉和魚,可改用可控制溫度的烤箱進行焙烤;每日紅肉的攝取量應低于80克,加工的肉制品則應盡量避免;少吃腌制食物,減少烹調用鹽;避免攝入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避免含糖飲料,控制體重;購買新鮮食材,做好儲存措施,避免發霉的谷物和豆類。
抽煙喝酒與癌癥息息相關
煙草煙霧至少含有69種致癌物。吸煙可導致多種惡性腫瘤,包括肺癌、口腔癌、鼻咽部腫瘤、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腎癌、膀胱癌、宮頸癌、結腸直腸癌、乳腺癌和急性白血病等,還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青少年哮喘、冠心病、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疾病,增加呼吸道感染及肺結核患病死亡的發病風險。
戒煙是降低吸煙危害的唯一方法,戒煙越早越好,任何年齡戒煙均可獲益;任何時候戒煙對身體都有好處,都能夠改善生活質量。

飲酒和很多種癌癥都有密切關系,包括口腔癌,喉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結直腸癌等。有研究指出,全世界5.5%的癌癥發生和5.8%的癌癥死亡是酒精引起的。過量飲酒,不僅會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風險,還可能導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
WHO建議:“適度飲酒”應改為“越少越好”。建議成年男性一天飲用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除此之外,運動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研究表明,長期堅持運動的人比不運動者患癌率少90%;而且堅持運動的患癌者死亡率也比不運動的小得多。因此,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加入運動,防患于未然,通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癌癥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率。
長期熬夜不僅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還會導致人體分泌功能紊亂,使細胞代謝出現異常,影響人體細胞的正常生長,從而增加患上癌癥的風險。
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保持健康的心理情緒狀態,情緒波動適中,勿大悲、大喜等,樂觀的情緒狀態有利于防癌和抗癌。當面對壓力時,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排壓方式。

你還在等什么
快把這些不良生活習慣撇棄掉
一起迎接美好健康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