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廣州的張先生拿著病歷資料來到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做腸鏡檢查,滿臉愁容的他十多年前已診斷出患胃潰瘍,由于自己疏忽沒有及時檢查,最終拖成胃癌。從事多年胃腸鏡內科專家曹斌教授呼吁,胃病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視日常胃部保養,有病要及時檢查,尤其是50歲以上人群,更應該重視胃腸鏡篩查。
十多年胃潰瘍終拖成胃癌
家住廣州的張先生今年65歲,10多年前被查出患有胃潰瘍,當時他自己配了些胃藥,吃了幾天后胃部不適緩解了,他也就停藥了,至此以后,他時常會覺得胃不舒服,有時候會疼得厲害,但他始終不去檢查,每次自我診斷是“胃潰瘍犯了,自己買藥吃。”
前不久,因為胃部實在疼痛難忍,張先生去了醫院檢查。醫生根據張先生多年的胃潰瘍病史,建議他做個胃鏡檢查。百般不情愿的張先生磨磨蹭蹭地做了檢查,豈料結果讓他大吃一驚,當年的胃潰瘍已經發生惡性病變,胃癌。

胃鏡檢查示意圖
消化內科專家曹斌教授分析,張先生的胃癌一方面是因為長期的胃潰瘍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另一方面,張先生的飲食結構不平衡也有著密切關系。據了解,張先生平時以素菜為主,葷菜吃得少,蛋白質的補充明顯不足,而且腌制品攝入較多。
“出現胃部不舒服,不應該熬著。如果吃了胃藥后沒有完全好轉,就應該引起重視,最好去做個胃腸鏡檢查。”曹斌教授說,如果確診是胃潰瘍,一般需要持續服藥1-2個月,即使這段時間癥狀緩解也應繼續按療程服藥,療程結束后再到醫院進行胃鏡復查。有一部分人就因為服藥后自己覺得癥狀緩解就隨意停藥,最終普通的胃潰瘍拖成慢性胃潰瘍,甚至出現癌變情況。
50歲以上每年一次胃腸鏡檢查
曹斌教授提醒,慢性胃潰瘍、胃息肉、重度慢性萎縮性胃炎,都是屬于胃癌癌前病變,有這些疾病的人都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如果胃部有息肉,要及時摘除。尤其是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腹瀉患者和有消化道息肉、隆起病變病史者以及大便潛血持續陽性者,有家族消化道腫瘤史者需密切觀察,必要時進行內鏡下治療。如果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飽脹感、反酸、消化不良等癥狀,并且短期內沒有好轉,要警惕自己可能存在胃炎,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胃鏡檢查。

腸鏡檢查示意圖
“胃要靠養,平時飲食要有規律,三餐定時,營養均衡,避免過度刺激。在平時飲食中不要暴飲暴食,禁食刺激性的食物,如有不適,及時就診。另外定期檢查不可少,一般來說,40歲左右要做一次胃鏡檢查,看看有沒有癌前病變,如果有的話,每半年到一年檢查一次;如果沒有的話,每兩到三年檢查一次。“50歲以上人群應該每年做一次胃腸鏡檢查。”曹斌教授說。
聽到胃腸鏡檢查,
很多人都會想到插管、惡心、疼痛等,
其實,并沒有那么可怕。
曹斌教授解釋說,做檢查的時候,醫生會將腸鏡通過肛門置入腸腔,并充入少量氣體,目的是將腸腔粘膜皺褶撐開,觀察粘膜面的形態,例如是否有充血,有無潰瘍,有無新生物等。在充氣的時候,氣體是有一定壓力的,腸壁的肌肉會因此伸展開,這時候,人會覺得疼痛,讓人害怕做腸鏡,擔心會不會是內臟受傷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有疼痛的感覺是因為腸壁對牽拉具有敏感性,當做完檢查,排出氣體,就不會疼痛了。”
“如果害怕疼痛,患者也可以選擇無痛胃腸鏡檢查,無痛胃腸鏡檢查在麻醉的情況下由醫生直觀檢測消化道疾病,痛苦很小。做的時候,如果發現異常,例如發現腸壁有新生物,醫生會通過腸鏡對病變區域做活組織檢查,取得火柴頭大小的組織,用于病理檢驗,明確病變性質。”曹斌教授介紹道。
小貼士
腸鏡檢查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曹斌教授建議:初次行結腸鏡檢查患者,如果腸道準備不充分,建議1年內再次復查結腸鏡。因此做好一次符合標準腸道準備,才讓您的腸道檢查一次成功,避免因腸道準備不良而導致的重復檢查。
飲食禁忌
檢查前1-2天禁食紅色或多籽食物,如西瓜、西紅柿、獼猴桃等,以免影響腸鏡檢查。檢查前一天午餐、晚餐吃少渣半流質食物,例如稀飯、面條,不要吃蔬菜、水果等多渣的食物和奶制品。并且檢查當天早晨禁食,在內鏡檢查前4~6h,服用聚乙二醇等滲溶液2~3升,2小時內服完。如果下午檢查中午仍需禁食,若無糖尿病的朋友可喝糖水防止低血糖。
清理腸道
腸鏡檢查一般不會當天進行,因為需要清理腸道,排空排盡糞便,這樣才能讓醫生看清腸道內部。為了排干凈糞便,醫生常規會開一種瀉藥,例如甘露醇、硫酸鎂等等。其為容積性瀉劑,通過大量排空消化液來清洗腸道,不會影響腸道的吸收和分泌,因此不會導致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常見不良反應是腹脹、惡心。

腸鏡檢查前注意事項:
l 如果長期排便不暢,檢查前3天可服用少量乳果糖或小劑量硫酸鎂溶液。
l 如果有常規服用降壓藥,可以在服用緩瀉劑前1小時服用。糖尿病患者因為沒有進食,所以降糖藥無需服用。
l 非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低血糖表現時,可適當喝一些白糖水(白糖水無色,不會影響腸鏡檢查)。
l 建議女性在生理周期過后再做腸鏡檢查。
l 若需要在腸鏡下作電切等治療,并且有同時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華法林等抗凝藥物,檢查前要向醫生說明。
l 檢查之后,不要馬上進食,待結腸內氣體排出,腹脹消失后進食易消化流食。

專家簡介:曹斌 主任醫師 消化內科專家
現任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內鏡室主任,是上海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首批專家,入選第五屆中國名醫從事臨床一線工作近50年,其中從事消化專業32年。迄今為止,電子內鏡操作例數共計10萬余例。對鼻咽鏡、氣管鏡、光動力等內鏡操作治療具有富的經驗。先后在國內專業期刊上發表論著等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