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現年66歲的香港影星廖啟智被曝罹患胃癌,日前已經全面停工,在入院治療期間曾一度傳出病危,目前已經度過難關。對此,廖啟智表示自己身體狀況欠佳,正在積極抵抗病魔,有信心能夠康復,希望大家給予他空間靜養,“過多的問候也是種負擔”。

胃癌
--占所有胃部惡性腫瘤的95%以上;
--好發于亞洲國家,特別是東亞國家;
--2020年中國胃癌新發病例48萬,死亡病例37萬;其發病率與死亡率均居中國第三;
--在中國,偏好于北方和農村地區,40歲以上的人更易被突襲。

胃癌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共同參與、多步驟演變的復雜病理過程,是環境因素、生活因素、遺傳因素、幽門螺線桿菌(Hp)感染等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
1 環境因素
地質、飲用水等環境因素可能通過與遺傳背景、宿主免疫的交互作用影響胃癌的發生。
2 生活因素
長期吃高鹽、腌熏煎烤炸等食品,饑一餐飽一餐,有上頓沒下頓的飲食習慣容易對胃部造成傷害;吸煙、飲酒、肥胖等均能導致胃癌的發生。
因此,想要遠離胃癌,就得先管好自己的嘴,拒絕腌制、高鹽、高辣、霉變的食物,盡可能戒煙戒酒。同時記得按時吃飯,不暴飲暴食。
3 遺傳因素
胃癌的一大風險就是遺傳,因此胃癌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發現,若一級親屬患有胃癌,那么其患胃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
癌癥的發生受先天與后天因素的共同影響,先天的因素無法更改,后天因素卻是可以改變的。因此,有胃癌家族史人群不僅平時多注意衛生、飲食習慣等,還要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4 Hp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一大致病因素,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幽門螺桿菌歸為胃癌的I類致癌物。在我國,Hp感染率已經超過一半。
因此,注意口腔衛生,提倡公筷和分餐制以減少感染Hp機會。
5 疾病因素
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腸胃炎這些癌前病變,胃癌風險增高。
因此建議定期查胃鏡,并積極治療原發病。
6 年齡因素
大于60歲的老年人發生胃黏膜萎縮的風險更高,胃癌的發生率會明顯增加。
早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達90%,但如果是中晚期胃癌,手術根治術后5年生存率約40%,兩者差別巨大。因此對待胃病,要想預防,確切的方法就是進行胃鏡檢查,這對早期診斷和及時的早期治療很有必要。
那胃鏡是什么?
檢查時注意什么?
???

胃鏡檢查是將一條直徑約1厘米的包裹光纖的細長管子,由口腔伸入受檢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腸,憑借前端光源發出的強光,讓醫師清楚地觀察上消化道內各部位的健康狀況,并能進行相關的治療措施。
目前胃鏡技術十分發達,不僅有普通白光,還有放大、窄帶成像,超聲、染色等功能,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不用開腹,鏡下即可完成。
以下人群應及時做胃鏡檢查:
1、有上消化道癥狀的患者,如吞咽苦難、惡心嘔吐、長期腹脹腹痛等;
2、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
3、有胃癌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
4、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5、年齡超過40歲,應每2-3年做一次胃腸鏡檢查。
溫馨提示:
1、如有服用抗凝藥物者,做胃鏡前需要停藥7天;
2、胃鏡前8-12小時不要進食任何食物及飲水;
3、對有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胃鏡當日可以照常服用降壓藥、擴冠藥;
4、如無特殊情況,一般胃鏡檢查后2小時后就可以開始吃飯喝水,但是對于食物和水的要求則是溫軟為主。不要食用溫度過高或者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