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甲狀腺左右結節活檢結果都是惡性,還有頸部淋巴結轉移。這種情況不適合消融,要以手術為主。”我之前就碰見一個甲狀腺結節患者,專門來找我做消融。但一般情況下,結節<1cm,沒有淋巴結轉移,病理學低危甲狀腺癌才比較適合做消融。顯然該患者的病情不適合,我拒絕她的請求,最終,我院頭頸腫瘤外科專家曾宗淵教授為其手術,目前恢復得不錯。

△與該患者交流




△這位患者也是甲狀腺癌伴有淋巴結轉移,首選手術切除,而手術成功的關鍵之一在于淋巴清掃干凈。
甲狀腺結節熱消融術是治療甲狀腺結節的一種微創治療技術,包括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和激光消融等;是在超聲實時引導下,將消融針經皮精準插入甲狀腺結節內,啟動儀器后消融電極產生熱量,通過熱效應使病變組織內的水分蒸發、干燥、凝固和壞死,最終被機體自然吸收,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該技術已在國內外應用20余年,其具有微創、可重復性好、術后恢復快、不影響甲狀腺功能、術后美觀等優勢,因此更易被患者接受。對于甲狀腺良性結節,熱消融術已逐漸成為外科手術切除的替代治療方法,并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比如——
2020年歐洲甲狀腺協會發布的《影像引導的甲狀腺良性結節熱消融指南》明確指出,熱消融是癥狀性甲狀腺良性結節的有效治療方法。推薦激光消融和射頻消融作為首選方法,微波消融在歐洲很少應用,被列為二線選擇。
2022年美國頭頸學會-內分泌科及歐洲甲狀腺協會等發布的《射頻消融和相關超聲引導消融技術治療甲狀腺良性和惡性疾病國際多學科專家共識聲明》明確指出,對于導致壓迫癥狀或影響美觀的良性甲狀腺結節患者,超聲引導下的熱消融技術可作為外科手術的一線替代方案;對患有自主功能性甲狀腺結節,且對一線治療方案有禁忌的患者,熱消融技術是一種安全的替代治療方案。
但對于甲狀腺癌的熱消融,業界學者一直持有不同的觀點。比如2024年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消融治療專業委員會發布了《甲狀腺乳頭狀癌熱消融治療專家共識》,但部分推薦內容引發了廣泛討論。其中,該《共識》推薦“將熱消融作為T1aN0M0 PTC(甲狀腺乳頭狀癌)的一線治療方法之一(強推薦,高質量證據)”。
有學者認為共識中所列出的研究證據,并未將熱消融和保守治療進行隨機對照研究。同時,研究證據中指出的T1aN0M0 PTC也有前提,即已經確定了這些患者是低危、單發的腫瘤,而《共識》將其引申為所有類型的T1aN0M0甚至T1b、臨床多灶等高危PTC。此外,還有學者認為《共識》中引用的三項針對T1aN0M0治療安全性和療效的研究,雖然是多中心研究,但患者平均隨訪時間均較短,最長為34.57個月,對于多數進展緩慢的PTC而言,是遠遠不夠的。
同樣的,在美國甲狀腺協會(ATA)最新發布的《2024成人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征求意見稿)》中,熱消融技術并未被列為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初始常規療法。韓國則在2025年1月2日,時隔近7年后更新了“復發性甲狀腺癌射頻消融指南”,指南強調熱消融近年來已積累諸多循證證據,但仍指出,應是對于“拒絕手術或手術風險高的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4月,國際第一版甲狀腺乳頭狀癌T1N0M0熱消融治療國際專家共識在國際專業頂刊RADIOLOGY發布。這一共識突破了以往共識只推薦針對T1a期(腫瘤直徑<1cm)乳頭狀癌熱消融的局限,以國際專家共識的形式首次將T1b期(腫瘤直徑<2cm)納入熱消融范圍,首次將多發乳頭狀癌,被膜微侵犯乳頭狀癌,和峽部乳頭狀癌納入熱消融治療范圍,也首次將熱消融治療置于與手術地位相同的首選治療方法。而這也意味著針對T1期甲狀腺乳頭狀癌熱消融治療獲得了國際專家的承認。

目前大家對這方面爭議和討論都很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學科差異。熱消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安全性和療效得到了驗證。我們需要弄清它適用的時機和適應證,根據病情選擇技術,而不是就著技術匹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