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林泓
中國人選擇到醫療技術最發達的美國治病求醫常有,美國人專程到中國求醫則并不多見。最近,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就來了位美國老太太。
一個多月前,患乳腺癌的80歲的紐約老太Mary,懷著忐忑疑慮的復雜心情,獨自一人坐飛機來到廣州治病。治療一個多月后,她說她很感恩,她要把在廣州復大的經歷與親友分享。并且她還要在廣州多呆一個月,好好看看這座美麗的城市。
從疑慮到感恩,她都經歷了些什么?
1. 美國老太萬里尋醫
Mary是美國科羅拉多州人。她是在2017年7月發現右邊乳房有腫塊,伴有表面潰瘍,在紐約醫院行活檢,證實患上乳腺浸潤性導管癌, ER+++,PR+++,Her-2(-)。在當地醫院行多種內分泌治療。
“我并不想開刀,這樣對我的傷害也許會更大。”能不能有別的選擇呢?醫生告訴她,還可以做冷凍消融,這是一種微創手術。但是每次的費用大約為2萬美金。“這是筆昂貴的支出,并且保險無法報銷。”
有朋友向他介紹廣州,Mary的兒子于是把目光投向了中國——廣州——復大。他了解到,復大醫院在做冷凍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過硬的技術,而費用又遠比美國要低得多。
就這樣,在兒子的建議下,Mary決定到中國求醫。
2.“為了吃餃子,她帶著我走了一條街”
2018年5月21日上午,Mary乘坐的班機順利抵達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復大醫院的客服部工作人員早已在此等候。
這是Mary遠渡重洋,第一次來中國、廣州。對中文一竅不通的Mary曾一度很擔心溝通的問題。
但Mary很快發現擔心是多余的,醫院特地安排了能說流利英語的國際事務部客服人員的陳曉暉負責接待她。陳曉暉曾經做過護士。
陳曉暉回憶,剛到醫院的Mary戒備心比較強,對周圍的人都不大信任。“特別是打電話的時候,她明確把大家請出去,怕被別人聽到。”
Mary辦完入院手續,已經是下午六點了。此時陳曉暉已經下班回到家,當她得知Mary還沒吃晚飯,她又馬上穿上鞋子奔回醫院。“Mary一個人來廣州,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連吃個飯都成問題。”
“我想吃餃子。”Mary告訴陳曉暉,她知道中國美食很有名,而餃子又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國食物之一,她很想試一下。
醫院附近哪里能吃到餃子呢?盡管陳曉暉心里有點犯難,但還是滿口答應了。她帶著Mary一路走一路尋,每看到一家飯館,都跑進去看看菜單有沒有餃子。
“為了吃餃子,她帶著我走了一條街!”Mary回憶道,言語間充滿感激。

走了將近一條街,Mary終于品嘗到了中國美食
直到晚上八點多,兩人還是沒能找到賣餃子的店。考慮到Mary 坐了這么久的長途飛機,又忙碌了一下午辦理入院,此時一定又累又餓了,于是陳曉暉詢問:“你愿意嘗試一下云吞嗎?和餃子類似,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中國食物。
“當然可以!”在一家面館,兩人終于吃上了熱騰騰的云吞面。“味道挺特別的!還不錯!”Mary說。
住院期間,護士們還經常會幫Mary到食堂打飯。醫院工作人員的貼心服務和細心照料,讓Mary很快卸下了戒備心,和大家暢所欲言。“我感覺他們好像什么都會做,非常能干!”
Mary的冷凍手術做得非常順利,她記得只在剛做手術后24小時內有過疼痛,很快就恢復如常了。

牛立志副院長微信朋友圈截圖
6月24日是Mary出院的日子,她高興地與主刀的副院長牛立志合影,表達了感謝之情。

手術后的Mary打算在廣州多呆一個月,除了完成后續的康復治療外,還打算好好在廣州轉一轉,看看這座美麗的城市。“我正在努力學習漢語!”說完,她翻出包里的一本迷你英漢詞典。
3.為什么他們選擇到中國治療?
在過去,出國求醫似乎事件時髦事,而今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來中國看病已是不爭的事實。以暨南大學附屬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為例,收治過的病人遍及96個國家和地區。
為何如此?
先來看看醫療保障體系比較完善的加拿大。它的醫療保障體系資金來自聯邦政府專項撥款和各省政府財政撥款,外加從個人納稅收入中扣除約不到1%。
然而免費的午餐吃起來并不容易。加拿大醫療體系由于資源緊張,許多手術治療排隊時間過長。
根據弗雷澤研究所2013年的統計,加拿大的患者從家庭醫生推薦到專科醫生看病等待的平均時間為17.8個星期;平均等待CT診斷的時間大約為1個月,等待一般性B超檢查時間為4周時間。
除了做手術、做檢查等候時間長,即使患者進行一個普通的血液化驗,也要等候半個月時間才能獲得化驗結果,而根據化驗結果再去復診,又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等候時間。因此,有的患者干脆不論病情緊急與否,先去急診室就醫。此外,許多患者為了快點兒治療不得不到國外求醫,其花費經批準的可以回國后報銷。但花費巨大的治療,則必須事先得到批準,否則不能報銷。
在擁有全世界最先進醫療資源的美國,看病的情況又如何呢?
美國公立醫院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接受的大多數是沒有保險的窮人,作為全美最古老的公立醫院,貝爾維尤醫院為紐約市約60%無家可歸的人提供醫療服務。私立醫院為大多數美國人提供基本和高端醫療服務,尤其是水平較高的癌癥等疑難雜癥專科醫院或研究院、牙科或眼科診所都屬于私立醫院。
家住紐約的Mary有醫療保險,但是她選擇的冷凍手術卻是自費項目,并且每次的費用高達20000美金。她和兒子仔細算過這筆帳,即便加上往返中美的機票食宿,在中國治療花銷也遠比在美國便宜。前提是,得到的治療不比美國差。
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副院長王遠東介紹,美國在治療癌癥方面整體而言確實優于中國,這主要得益于美國高度發達的醫療產業帶動醫療技術創新。中國的治療理念、醫生的經驗水平、用藥方案都不遜色于美國,中國作為食管癌、胃癌多發的國家,這些癌種的治療甚至比美國還略有優勢。
除了治療效果滿意外,中國醫院的專業、貼心的服務也讓Mary贊不絕口。她清楚地知道,同樣的服務美國的私立醫院也能享受到。但,價格不菲。
知識鏈接
什么是冷凍消融手術
冷凍消融手術其基本原理是:將癌組織快速冷至-160℃以下,再復溫,可直接引起癌細胞脫水和破裂;或破壞腫瘤小血管而致缺氧,導致瘤細胞死亡;冷消融后留在原位的死亡腫瘤組織,可作為抗原,促進機體發生抗腫瘤免疫反應;冷凍后的癌細胞對化療或放療更敏感,即可增強化療或放療的作用。
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于2000年從美國引進該技術,目前復大腫瘤院在冷凍治療技術領域,位列世界一流的水平。冷凍消融治療癌癥超萬例,20多個癌種,治療例數世界排名第一。治療肝癌、肺癌、胰腺癌等各種實體腫瘤,總體療效:改善60%,30%穩定,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5%,圍手術期死亡率低于0.2%,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論文50余篇,主編了中英文版《腫瘤冷凍治療學》,并由鐘南山院士提序,鐘南山院士對我院在世界冷凍治療領域所作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肯定。
我院徐克成榮譽總院長擔任第18屆國際冷凍治療學會(ISC)主席,牛立志副院長擔任國際冷凍治療學會(ISC)副主席、亞洲冷凍學會副主席。他們曾多次在世界冷凍大會、世界肺癌大會、中國消融治療大會、中國粒子治療大會發表主題演講。前世界冷凍協會主席特別邀請我院專家到歐洲進行演講。我院目前已舉辦4期冷凍治療學習班,并有國家教育局設置學分,全國已有30多家三甲醫院的醫生前來我院學習。
通過冷凍消融治療,印尼衛生部部長恩當在我院治療晚期肺癌,英國皇族成員也在我院治療乳腺癌并保住了乳房。一位94歲老人在我院做完冷凍治療后活到102歲,是目前世界上年齡最大的冷凍治療病例;甚至連美國醫生都帶領自己的病人來我院做冷凍治療手術。